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首页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新湖南:青春“三下乡”丨“黄精”铺就致富路,侗绣织就振兴图

时间:2025-08-04    浏览次数:0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7月23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黄精富农,侗韵兴乡”乡村振兴促进团在范艳霞老师带领下深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调研围绕以黄精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富民与侗乡文化振兴展开,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访谈、产业考察与文化体验等形式,探索“中药材+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以专业之力为通道“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贡献青春力量。

通道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优质黄精的重要产地。实践团先后深入菁芜洲镇地连村、万佛山镇下乡村及坪坦乡黄精产业基地,考察林下仿野生种植等特色栽培技术;前往通道四季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系统学习“九蒸九晒”非遗技艺及其现代化改良工艺;前往湖南农达健康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调研黄精系列产品开发现状,且该公司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已攻克黑老虎果实保鲜及深加工技术难题;也了解了当地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通道黄精已形成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在万佛山镇湖南通道春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钩藤种植基地,实践团系统了解了钩藤的“林药间作”生态种植模式、药用价值开发及产业带动效益情况,该基地为GAP示范基地,获评“怀化市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其钩藤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作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建设的科技小院示范基地,该基地充分发挥“产学研用”一体化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实践团怀揣科技助农的初心,深入芋头村开展产业调研。在村干部和中林集团驻村第一书记的介绍下,实践团系统了解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在林业“双千基地”,实践团详细了解了项目建设进展和运营模式;在木姜子种植基地,重点调研了其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随后参观了中草药科技小院,以及黑老虎林下经济示范园,深入学习和了解了特色林下种植模式和相关产品研发情况。


实践团还前往皇都村、芋头村、上岩村的古侗寨,聚焦“侗族非遗”与“侗乡文旅产业发展”,考察侗族文化当代生存图景,系统调研侗族建筑文化、民俗节庆、非遗技艺及乡村振兴成果。通过问卷调研与入户访谈,收集了群众对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建议;在非遗展示馆,团队成员沉浸式体验了侗族文化魅力,了解了侗布纺织与印染、聆听了侗族耶歌、观看了芦笙制作与演奏等传统技艺,学习了电商销售等现代营销模式,同时还见证了湖南省劳模现场演示侗锦“通经断纬”织造技艺,讲解“图必有意,纹必吉祥”文化内涵。


山水侗乡,诗画通道。团队成员深入古侗寨开展文化调研,走访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产业帮扶,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通过科技支农、文化兴农、生态惠农等多元路径,为侗乡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未来,实践团将继续秉持“情系侗乡、专业富农”的初心,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智慧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