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首页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博士后工作

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时间:2024-05-27    浏览次数:0

 

一、基本情况

林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创办历史最悠久、优势特色最鲜明的学科。1981年和1993年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森林培育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硕士生推免权和本硕博连读资格,现有省部级创新团队3个、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6个。“十五”以来,林学学科先后入选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以林学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农业科学” (Agricultural Sciences)入选ESI世界前1%学科。

本流动站现有林木遗传育种、经济林、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7个方向,在南方特色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亚热带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南方森林土壤可持续经营与高效利用、南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本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教授3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等高端人才6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2人,湖南省杰青1人,湖南省优青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树人学者”特聘教授2人,湖南省青年科技人才3人,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人选2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4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5人。

本流动站内有省部共建木本油料与特色园艺作物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芦头实验林场青冈、锥栗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亚热带林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南方人工林病虫害防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南方森林资源经营与监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长沙)、油桐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经济林培育与利用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林业遥感大数据与生态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南方丘陵山地生态经济林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一带一路”热带干旱经济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森林生物资源与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现代经济林产业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沙国家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芦头实验林场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林业信息技术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国家、省部级平台20个。实验室拥有多台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仪器及设备,面向国内外开放,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五年,本流动站实现了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零的突破。谭晓风、文仕知教授分别主持了“油茶自交不亲和分子机制解析”国家级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区域速生林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袁德义、张琳教授分别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各1项。上述5个项目立项经费5986万元,本学科到位经费2633万元。

“大果型高产油茶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板栗和锥栗种质创新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等3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袁德义、李建安、刘君昂、王森教授等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

本流动站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例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科研经费合计3800多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以及其它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以第一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nce Advances、Biotechnology Advance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Green Chemistry等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1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

3年来,本流动站获批纵向科研项目20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优青2项,获批横向项目334项。发表学术论文490篇,支撑学校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进入全球ESI前1%。近3年,学院批复合同经费4.17亿元,到账经费1.5亿元。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5项。为博士后流动人员来站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流动站鼓励博士后流动人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独立从事创新性研究。

二、研究方向

学科现有设立以下7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

1. 林木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

1)林木群体遗传进化机制:主要研究森林树木在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与进化机制及珍稀植物濒危机理(遗传学、生态学、生殖生物学),为林木遗传资源保育、森林经营及林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2)林木遗传改良原理与技术:主要研究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改良的策略和程序、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的理论与实用技术(包括林木重要经济性状、生理生态适应性评价),林木遗传资源保存方法以及林木良种繁育途径与方法。

3)林业生物技术:主要研究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特异性状功能基因分离与验证、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基因编辑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倍性育种等现代分子育种技术。

2. 森林培育

研究方向:

1)森林提质增效与用材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围绕国土科学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林业发展重点需求,聚焦速生用材树种(杉木、马尾松、毛竹)与珍贵用材树种(楠木、赤皮青冈、福建青冈、青冈栎、钩栗)人工林培育与次生林经营提质增效、树种混交及其混交互作机制研究,开展定向、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稳定人工林与可持续、近自然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研究。

2)困难立地造林植被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重点关注石漠化、紫色土、矿山废弃地等三难地区造林树种种质资源挖掘、树种选择、生态抗耐逆适应机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化等,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植被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

3)林木种苗繁育理论与技术。以良种壮苗繁育为造林生产提供优质种苗为重点,开展速生用材树种杉木(铁心杉)、马尾松良种快速繁殖理论与技术研究,珍贵用材树种楠木、福建青冈、赤皮青冈、毛果青冈、青冈栎、小叶栎等优质硬木用材树种优异种质挖掘、收集与种苗繁育,林木菌根化育苗理论与技术研究。

4)天然林经营与林业碳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天然林保护、防护林营建、次生林提质增效为重点,研究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树种组成、近自然经营理论与技术,区域森林、不同类型森林及不同树种碳格局分配与林业碳汇核算、林分生物量测定与碳汇评估与碳计量理论与技术。

3. 经济林

研究方向:

1)经济林栽培理论与技术。包括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木本香料、木本果树、木本生物质能源等经济林的优质、丰产、可持续、无公害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2)经济树种品种改良理论与技术。经济树种种类繁多,经济林产品形态和品质标准呈多样化。该研究范围包括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木本香料、木本果树、木本能源、木本生物质能源等经济林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能优良品种选育的理论与技术。

3)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理论与技术。包括木本淀粉、木本油脂、木本药材、木本香料、木本蔬菜、木本饮料等经济林产品的加工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经济林产业化的理论与技术,野生经济植物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天然有机物提纯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4)经济林生物技术。包括经济树种的分子遗传学技术,经济树种重要基因的分离克隆技术,经济树种转基因技术,经济树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

4. 森林经理学

研究方向:

1)林业系统工程与社会林业:主要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对森林景观系统复杂性进行研究、森林资源系统动力学模拟、应用系统工程方法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林木、林分生长与收获整体化模型模拟研究等。 开展社会林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认证、森林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森林经营数表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主要开展南方主要用材树种的资产评估、森林经营数表编表技术、森林经营模式研究、稀少珍贵树种的立木材积表的编制和数字式多功能测树仪器的研发。

3)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开展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指标、理论、方法与技术、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技术、森林火灾的预防及扑救技术研究。

4)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开展林业遥感理论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数字化森林资源监测、空间大数据优化处理与分析、抽样调查理论、树木生长可视化模拟、森林可视化经营研究。

林业信息工程:主要开展林业信息管理中的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分析评价、预测预报、规划设计、森林经营优化与辅助决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处理理论、模式和技术研究。

5.森林保护学

研究方向:

1)南方人工林病虫害生物学基础研究
1)病虫害早期快速诊断与种类分子鉴定研究。以经济林油茶炭疽病、茶籽象甲、松树人工林松材线虫病以及热带珍贵树种降香黄檀人工林重大病虫害为研究重点,采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南方人工林重大病虫害分子诊断与鉴定的研究。
2)病虫害成灾机理研究。主要研究南方人工林病原物群体遗传变异规律以及与寄主植物互作的分子机理,阐明病害爆发成灾的分子机制。

3)开展直翅目蝗总科、鞘翅目天牛科及膜翅目蚁科昆虫分类、系统进化及南方重要森林害虫的发生规律、监测及防治策略研究。
2)生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1)生防微生物的筛选、生防机理及生防菌剂研制。利用南方人工林树木内生菌及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筛选抗植物病虫草的微生物,利用细胞壁成分分析、血清学鉴定法、多基因谱系技术对其种类进行鉴定;开展生防微生物诱变育种,获得高产、高活性菌株;运用多种色谱法、核磁共振等方法分离、鉴定抗菌活性代谢产物后,研究其生防机理;研究生防菌发酵工艺、研制生防菌剂及应用;发掘有价值的基因资源及其产物,并加以利用。

2)植物源农药的挖掘与利用。挖掘南方人工林林下本土植物如松杉人工林下的博落回资源植物及经济林产品剩余物如柚子皮等,提取、分离、鉴定其有效成分,开发植物诱抗剂、植物源杀虫剂及植物源杀菌剂。

3)害虫重要天敌保护与资源利用。在寄生蜂分类基础上挖掘和选择优势种类,进行饲养、繁殖及释放研究,并保护和利用其自然种群控制有害生物。寄生蜂在南方人工林重要害虫综合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3)南方人工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控研究

1)经济林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研究。

2)南方松杉人工林重大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控研究。

3)热带珍贵树种人工林重大病虫害的生态调控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4)植物检疫与入侵生物综合控制

1)检疫对象的快速检测。研究检疫对象快速检测的分子基础、技术与方法,开发快速检测与野外检测试剂盒。

2)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防控研究。主要针对松材线虫等林业外来入侵生物,研究其入侵特性与生态适应性、成灾机理、快速检测及综合管理,为我国南方人工林外来入侵物种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6、野生动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1)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地管理:主要从事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价;珍稀濒危动物濒危机制研究与保护技术(重点研究麋鹿、莽山烙铁头蛇、川金丝猴、红腹角雉、红嘴相思鸟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地规划、有效管理和保护成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野生植物监测与保护:主要从事野生植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价和保护规划;亚热带森林植被生态监测;珍稀濒特植物濒危机制和保护繁育技术;森林和湿地植被调查、监测和恢复技术。

3)野生动植物繁育与利用:主要从事亚热带珍贵硬木资源的开发利用、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和自然野化技术。

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研究方向:

1)南方丘岗山地水土保持与地力维护: 开展南方丘岗山地土壤质量评价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南方人工林地土壤质量演变机理与地力提升机制研究;林地土壤微生物与林木生长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林木测土配方施肥、林地土壤健康可持续经营与养分资源综合高效管理技术研究等。

2)生产建设类水土保持规划与监测:主要开展南方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桥梁、港口等生产建设类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矿交通类的边坡修复、扰动修复以及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综合治理示范等。

3)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机制研究:主要开展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过程与机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水分运动与循环过程研究以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等。

4)南方石漠化地区、紫色土区小流域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主要开展石漠化地区、紫色土区等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积累和转化过程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研究;困难地立地条件改善以及经营模式研究等。

三、对进站博士后人选的要求

欢迎国内外培养的博士来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除了林学专业的博士,本站还欢迎相关专业的博士来本站从事交叉科学研究。对进站博士后人选的要求如下:

1.政治立场坚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素养,身心健康。

2.获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

3.近5年在主流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过有一定影响的研究论文。

4.热爱科学研究,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中英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