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护创新团队在油茶病害生防资源挖掘方向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5-09-15 浏览次数:0
近日,林学院森林保护创新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Trichoderma guizhouense COTG-19 act as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against Camellia oleifera anthracno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评价油茶内生木霉菌(Trichoderma guizhouense COTG-19)对油茶炭疽病的生防效果,并综合解析了其防病机制,为油茶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由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油茶炭疽病,严重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尽管化学杀菌剂防治油茶炭疽病取得了极大发展,但炭疽病菌对化学农药的抗性演化迅速,林间抗药性问题极为严重,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和油茶品质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创新绿色、高效、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控策略,对保障油茶品质安全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此,从健康油茶根部分离出一株内生木霉菌COTG-19。平板抑菌试验表明COTG-19对油茶多种炭疽病原菌均表现出显著拮抗活性,平板对峙抑制率高达84%。离体叶片接种试验表明COTG-19对油茶炭疽病具有优越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生物防治前景。进一步研究表明,COTG-19可通过分泌细胞壁降解酶到细胞外直接溶解病原菌细胞壁,产生关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显著抑制病原菌菌丝营养生长、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并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借助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共鉴定出22种VOCs,其中1-Octen-3-ol作为关键抑菌物质对抗油茶炭疽病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此外,COTG-19不仅能够在油茶叶片组织内有效定殖,还具有较强的杀菌剂耐受性,表现出优越的环境适应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油茶炭疽病的绿色高效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资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森林保护创新团队青年教师刘洪为该论文第一作者、24级森保硕士曲良萱为并列第一作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周小毛教授和周国英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森保团队刘君昂教授,李河教授,朱原野副教授对本工作提供了指导,24级微生物硕士胡昭辉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140130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JJ4098)、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3B0256)及湖南省林业科技攻关与创新资金项目(XLKY202321)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estbp.2025.106644.